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六安KTV招聘网 > 六安热点资讯 > 六安励志/美文 >  子云“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”《论语》曰“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

子云“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”《论语》曰“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

2022-07-10 14:19:11 发布 浏览 474 次

子云:“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。”《论语》曰:“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”高宗云:“三年其惟不言,言乃讙。”子云:“从命不忿,微谏不倦,劳而不怨,可谓孝矣。《诗》云:‘孝子不匮。’”子云:“睦于父母之党,可谓孝矣。故君子因睦以合族。《诗》云:‘此令者兄弟,绰绰也有裕。不令兄弟,交相为愈3。’”子云:“于父之执,可以乘其车,不可以衣其衣,君子以广孝4也。”子云:“小人皆能养其亲,君子不敬,何以辩?”子云:“父子不同位5,以厚敬也。《书》云:‘厥辟不辟6,忝7厥祖。’”子云:“父母在,不称老,言孝不言慈。闺门之内,戏而不叹。君子以此坊民,民犹薄于孝而厚于慈。”子云:“长民者,朝廷敬老则民作孝。”子云:“祭祀之有尸也,宗庙之有主也,示民有事也。修宗庙,敬祀事,教民追孝也。以此坊民,民犹忘其亲。”

所令:友善。也 绰绰:宽容的样子。3 愈:病。4 广孝:推广孝道。5 同位:处于尊卑相同的地位。6 辟不辟:指为君不像君。7 忝:辱。

孔子说:“君子要忘掉父母的过错而敬重他们的美德。《论语》上说:“(父亲死后)居丧三年仍不改变父亲生前做事的原则,那就可以算是孝了。”所以高宗说:“在父亲死后三年内,不发布政令(而继承先父的政教),一发布政令,天下人都欣然接受。”孔子说:“服从父母的命令,而不怠慢,即使父母有过错,也要慢慢地、缓和地劝谏,而不厌倦,侍奉父母,即使劳苦也毫无怨言,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孝顺了。《诗经》上说:‘孝子的孝心是永不匮乏的。’”孔子说:“与父母同辈的人和睦相处,可以称得上是孝了。所以君子就依靠这种和睦的态度来联合宗族。《诗经》上说:‘兄弟间互相友善,大家就轻松融洽;而兄弟之间不友善,互相坑害。’”孔子说:“对于和父亲同辈的人,自己就可以乘他的车子,但不能穿他的衣服。这就是把对父亲的孝敬推广到对父亲的同辈、朋友的孝敬。”孔子说:“小人也能供养父母,如果君子(如果也只供养父母而)不是孝敬,那同小人有什么区别呢?”孔子说:“父亲和儿子不能处在尊卑相同的位置上,这是为了增强敬重父亲的孝心。《书经》上说:‘身为君主而不像君主,那就污辱了他的祖先。’”孔子说:“父母健在,儿子不应该称自己年老,只谈如何对父母的孝敬,不谈父母如何慈爱儿女。在家里只能以游戏使父母愉快,而不应该在父母面前唉声叹气。君子用这样的礼法来规范人们,人们还是缺乏孝敬之心而疼爱儿女之情深厚。”孔子说:“作为民众的统治者,如果能在朝廷上尊敬老人,那么人民就会兴起孝敬的风气。”孔子说:“祭祀时设有‘尸’,宗庙里立有神位,是为了向人们显示所侍奉的对象。修建宗庙,恭敬地进行祭祀,是为了教导人民追孝祖先。即使用这样的方式来教导人们,人们还是有忘记自己亲人的。”

子云:“敬则用祭器。故君子不以菲者废礼,不以美没也礼。故食礼,主人亲馈则客祭,主人不亲馈则客不祭。故君子苟无礼,虽美不食焉。《易》曰:‘东邻杀牛,不如西邻之禴祭寔受其福。’《诗》云:‘既醉以酒,既饱以德。’以此示民,民犹争利而忘义。”

子云:“七日戒,三日齐,承一人焉以为尸,过之者趋走,以教敬也。醴酒在室,醍酒在堂,澄酒在下,示不淫也。尸饮三,众宾饮一,示民有上下也。因其酒肉,聚其宗族,以教民睦也。故堂上观乎室,堂下观乎上。《诗》云:‘礼仪卒度3,笑语卒获。’”

所菲:菲薄。也 没:超过。3 卒度:尽合于法度。卒:尽。

孔子说:“为了表示对宾客的尊敬,就用祭祀所使用的祭器。所以君子不因物品菲薄而废弃了礼,也不因为物品丰美而超过礼的规定。按照食礼,主人亲自致送的酒食,客人进食之前要先行祭食之礼,不是主人亲自致送的酒食,客人进食前就不需要行祭食之礼了。所以君子对待不符合礼的接待,即使食物丰美也不食用。《易经》上说:‘东邻杀了牛举行大祭,倒不如西邻举行禴祭能切实得到神的福佑。’《诗经》上说:‘已经醉人的是酒,已经饱人的是德。’以此来指导人们,人们还是会争夺利益而忘记道义。”

孔子说:“七天散斋,三天致斋,届时来侍奉一个被立为尸的人,从他面前经过的人都要小步快走,这是用以教导人们要恭敬。祭祀当中,将醴酒放在室中,盛着红色酒的酒樽放在堂上,而将盛着清酒的酒樽放在堂下,这是为了教导人们不要贪酒。尸饮酒三次,众宾客才饮一次,这是为了向人们显示尊卑上下的区别。凭借祭祀的酒肉,聚集宗族里的人会餐,是为了教导人们和睦相处。所以堂上的人观看室内的人怎样行礼,作为榜样,而堂下的人观看堂上的人怎样行礼,作为榜样。《诗经》上说:‘礼仪尽合制度,笑语尽得分寸。’”

子云:“宾礼每进以让。丧礼每加以远:浴于中霤者,饭于牖下,小敛于户内,大敛于阼,殡于客位,祖于庭,葬于墓,所以示远也。殷人吊于圹也,周人吊于家,示民不偝也。”子云:“死,民之卒事也。吾从周。以此坊民,诸侯犹有薨而不葬者。”

子云:“升自客阶,受吊于宾位,教民追孝也。未没丧,不称君,示民不争也。故《鲁春秋》记晋丧曰:‘杀其君之子奚齐,及其君卓。’以此坊民,子犹有弑其父者。”

子云:“孝以事君,弟以事长,示民不贰也。故君子有君3不谋仕4,唯卜之日称二君。丧父三年,丧君三年,示民不疑也。父母在,不敢有其身,不敢私其财,示民有上下也。故天子四海之内无客礼,莫敢为主焉。故君适其臣,升自阼阶5,即位于堂,示民不敢有其室也。父母在,馈献不及车马,示民不敢专也。以此坊民,民犹忘其亲而贰其君。”

所中霤:室中。也 圹:墓穴。3 有君:君王尚在。4 谋仕:求官职。5 阼阶:东阶,是主人站的位置。

孔子说:“行迎宾之礼,每进一步都要相互谦让。行丧葬之礼,每进行一项丧事活动,死者离原寝处更远了:初死时,在室中为死者沐浴,在窗下为死者喂饭,为死者小殓就在门内,大殓就在堂上东阶的主位上,停柩则在堂上西阶,祖奠到宗庙中庭,最后埋葬在城外墓地,这都是用以表示死者离原寝处越来越远了。殷人到墓穴去吊丧,而周人则在孝子家中吊丧,这是为了教导人们不背弃死者。”孔子说:“死是人终结的事。我赞同周人的丧葬之礼,在孝子家中吊丧。用这样的礼仪来规范人们,但诸侯还是有死了不得安葬的情况。”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