漉(lù):过滤,渗。
苔秽腥涩:熟铜易氧化,其氧化物呈绿色,像苔藓,显得很脏,实际有毒,对人体有害;铁亦极易氧化,氧化物呈紫红色,闻之有腥气,尝之有涩味,对人体也有害。
缣(jiān):双丝织的浅黄色细绢。
纽翠钿(tián):纽缀上翠钿以为装饰。翠钿,用翠玉制成的首饰或装饰物。
绿油囊:绿油绢做的袋子。
漉水囊,同常用的一样,它的圈架用生铜铸造,生铜被水打湿后不会产生污垢而使水有腥涩味道,因为用熟铜易生铜绿污垢,用铁易生铁锈会使水味腥涩。在林谷间隐居的人,也有用竹或木制作的。但竹木制品都不耐久用,又不便携带远行,所以用生铜制作。滤水的袋子,用青篾丝编织成圆筒形,再裁剪碧绿的丝绢缝制,纽缀上翠钿作装饰。再用防水的绿油绢做一只袋子贮放漉水囊。漉水囊圆径五寸,柄长一寸五分。
瓢
瓢,一曰牺杓6。剖瓠为之6,或刊木为之。晋舍人杜育《荈赋》云6:“酌之以匏6。”匏,瓢也。口阔,胫薄,柄短。永嘉中7,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7,遇一道士,云:“吾,丹丘子7,祈子他日瓯牺之余7,乞相遗也7。”牺,木杓也。今常用以梨木为之。
牺杓(suōsháo):瓢的别称。牺,古代一种有雕饰的酒樽。杓,杓子。
瓠(hú):蔬类植物,也叫扁浦、葫芦。
杜育:字方叔,襄城人,西晋时人,官至中书舍人。事迹散见于《晋书》相关人员列传中。《荈赋》:杜育撰,原文已佚,现可从《艺文类聚》、《太平御览》、《北堂书钞》等书中辑出二十余句,已非全文。
匏(páo):葫芦之属。
永嘉:晋怀帝年号,307—312年。
余姚:秦置余姚县,隋废,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为姚州治,武德七年(624)之后属越州。在今浙江余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