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鞅不当战争的看客,他也要过过战争瘾。
大家都知道商鞅是大政治家,他作为军事家的一面总被忽略。其实商鞅有很高的军事素养,曾钻研过兵学,写过《战法》《兵守》等文章,论述作战方法、防守手段等问题。他在新法中鼓吹战功,没有军功就不配享受爵禄。这条法令,对别人适用,对他也适用,他要以身作则,在实战中捞取军功。
在商鞅的指挥下,士气高昂的秦军东渡黄河,迅速向魏国境内挺进,包围安邑城。安邑是魏国旧都,重要性仅次于大梁城。只是魏国主力在北线战场与东线战场均陷入战争的泥潭不可自拔,如何还有兵力解安邑之围呢?安邑守军在孤城无援的情况下,被迫向商鞅投降。
安邑对商鞅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,他在此生活许多年,始终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。彼一时,此一时,当他再回到这座城市里,不再是当年落魄人,而是带着征服者的骄傲与光荣。
一年后,商鞅再度带兵杀入魏国,兵围固阳城,迫使守军献城投降。
魏国西线频频告急,魏惠王不得不放弃吞并赵国的企图,与赵、齐等国陆续握手言和,集中力量对付秦国。魏国的军事力量仍然不可低估,魏惠王大举反扑,杀入秦国,兵围定阳。这次进攻,雷声大而雨点小。魏惠王的战略重心在中原,对秦国的反击,显然只是报复战。商鞅看清了这点,遂提议秦孝公与魏惠王议和。果然不出商鞅所料,魏惠王赢了面子后,撤兵回国去了。
西线无战事。
商鞅利用这个时机,实施第二阶段变法。
第一阶段的变法,主要是变更法令,强化赏罚手段,限制民众自由,让他们服从于国家。在商鞅铁腕之下,变法取得极大成功,但仍不够深入。酝酿十年后,商鞅二次变法隆重推出。
二次变法,主要是完善、强化国家的行政功能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第一,迁都咸阳。
秦国历史上曾数次迁都,秦献公二年迁都于栎阳。栎阳并不是十分理想的都城,更像是一个临时军事指挥中心,难以担当行政中心的职能。相较之下,咸阳的地理条件更好,四周有山河之险,易守难攻,扼东西、南北交通要冲。建都咸阳,中央政府对国内四境之地都有很强的掌控力。另外,作为新都,咸阳的保守派势力绝对不像雍、栎阳这些旧都那么强大。
第二,完善行政区。
商鞅把秦国的小乡小邑、村落整合为县,全国总共有四十一个县。每个县都设置县令、县丞、县尉,分别掌管县的民政、军事。以上三个要职都由国君直接任命,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力度大大加强了。
第三,废井田,开阡陌,“以尽人力垦辟,弃地悉为田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