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牙山洞本篇与其说是一篇游记,不如说是一篇探险类的散文。
探险散文的亮点是险,本篇正是在这点上做足了文章。探险之前,人是“数辈”,“三人受灯”。下到洞口,“两人馁而却退”。探险结尾,一人洞中遇险,先后四人参加救援,也只有一个勇者“始健进”。探险人在查牙山洞中可谓前后左右,怪怪奇奇,处处险境,步步惊心。作者边写景致,边写心理,奇与景物的壮美同现,险与探险人的恐惧共存。高潮则是探险人发现女尸,由“旁瞩”而“渐审”,由“骇极”而“存想”,终于在“以火近脑”后,“似有口气嘘灯,灯摇摇无定,焰庌黄,衣动掀掀。复大惧,手摇颤,灯顿灭。忆路急奔”,结束了探险。探险以失败告终,留下遗憾,却正因为“所恨未穷其底”,给读者留下无穷遐思。
章丘查牙山 [1] ,有石窟如井,深数尺许。北壁有洞门,伏而引领望见之 [2] 。会近村数辈九日登临 [3] ,饮其处,共谋入探之。三人受灯,缒而下。[1] 章丘:县名。明清时代属济南府,即今山东章丘。查牙山:乾隆《章丘县志》作“杈枒山”,在县东界。
[2] 引领:伸颈远望。九日登临:重九登高。章丘的查牙山中,有一个石洞像一口井一样,有几尺深。山洞北壁上有个洞门,人趴在地上伸着脖子就能看见。恰好附近村子里有几个人,九月九日登高那天,坐在洞边喝酒,一块儿商量着要进洞去看看。于是,三个人带着灯火,顺着放下来的绳子到了洞里。
洞高敞与夏屋等 [4] ,入数武,稍狭,即忽见底。底际一窦 [5] ,蛇行可入 [6] 。烛之,漆漆然暗深不测。两人馁而却退 [7] ,一人夺火而嗤之,锐身塞而进 [8] 。幸隘处仅厚于堵 [9] ,即又顿高顿阔,乃立,乃行。顶上石参差危耸,将坠不坠。两壁嶙嶙峋峋然 [10] ,类寺庙中塑,都成鸟兽人鬼形,鸟若飞,兽若走,人若坐若立,鬼罔两示现忿怒 [11] ,奇奇怪怪,类多丑少妍。心凛然作怖畏,喜径夷 [12] ,无少陂 [13] 。逡巡几百步,西壁开石室,门左一怪石鬼,面人而立,目努 [14] ,口箕张 [15] ,齿舌狞恶,左手作拳,触腰际,右手叉五指,欲扑人。心大恐,毛森森以立。遥望门中有爇灰 [16] ,知有人曾至者,胆乃稍壮,强入之。见地上列碗盏,泥垢其中,然皆近今物,非古窑也 [17] 。旁置锡壶四,心利之,解带缚项系腰间 [18] 。即又旁瞩,一尸卧西隅,两肱及股四布以横 [19] 。骇极。渐审之,足蹑锐履 [20] ,梅花刻底犹存 [21] ,知是少妇。人不知何里,毙不知何年。衣色黯败,莫辨青红,发蓬蓬,似筐许乱丝,黏着髑髅上 [22] ,目、鼻孔各二,瓠犀两行,白巉巉 [23] ,意是口也。存想首颠当有金珠饰 [24] ,以火近脑,似有口气嘘灯,灯摇摇无定,焰庉黄 [25] ,衣动掀掀。复大惧,手摇颤,灯顿灭。忆路急奔,不敢手索壁,恐触鬼者物也。头触石,仆,即复起,冷湿浸颔颊 [26] ,知是血,不觉痛,抑不敢呻。坌息奔至窦 [27] ,方将伏,似有人捉发住,晕然遂绝。[4] 夏屋:大屋。窦: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