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一个邺渠,造就了魏国的首霸,那么另一个更浩大的水利工
如果说一个邺渠,造就了魏国的首霸,那么另一个更浩大的水利工程,却是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了底:都江堰。
都江堰的大名,直到今天依然如雷贯耳,两千年来不但造福了四川大地,更扛住了多次强震,其强大的建筑水准,令国内外众多建筑史学者,无不叹为观止。而放在战国历史上,这个水利工程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:不但是给四川地区的水利系统改道,更是给战国的历史走向改道。
为啥这样说呢?这就要说说都江堰的修筑缘起。
话说秦国在东进六国之前,完成的另一个重大军事工程,就是征服了巴蜀地区。这场战争的过程,基本没费什么劲,强大的秦国军队似神兵天降,一下轻松降服。等到降服了之后,秦国却是一度连肠子都悔青了,这哪里是开疆拓土,分明是背上一个大包袱。
因为这个地方太多灾多难了。
巴蜀地区,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地区,总被称为天府之国。但这个美好赞誉,基本都是都江堰落成之后的事情,之前的场面,简直就是天灾之国。当地的天灾,基本就是家常便饭。特别是岷江自北向南,流入成都平原,由于水流变缓,因此造成了大量的泥沙沉积。而且每到夏季雨季的时候,立刻就会各种灾害全来,水流泛滥还是最轻的,严重的情况甚至有山体塌陷,泥石流频发,好好的一个村,很可能说埋就埋了。
对这个严重情况,秦国以前的当地统治者,也不是没有重视。按照《华阳国志》的说法,为了治理这生态灾害,当时的蜀王在被秦国灭亡前,也是啥样的办法都用了,甚至还开山挖沟,但是该挖挖该闹闹,基本都成了无用功。等到秦国接管了这个地方,也就立刻尝到了厉害,从秦昭王开始,自然灾害就年年有,不但庄稼收不上来,而且还常要关中平原接济。
这个严重问题,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,可以说是当头一棒。因为秦国的目标追求,本身就是要一统天下,商鞅变法以后的基本国策,就是奖励耕战,可是战斗容易打,话也容易说,唯独奖励这件事,却是长期都犯难。
秦国的人口一直直线上涨,战争打得也极多,需要奖励的人也多,每次奖励都要给出大片的土地,关中平原的土地根本不够奖,这才需要继续开疆拓土。物产丰富的巴蜀地区,也就担负了为秦国储备战略资源和消化人口的重任。大量的移民前去垦荒,大批的土地开始开垦,本指望着这片新开发的土地,能给秦国的征战大量补血,没想到接管没几年,却是让秦国大面积失血。
连续失了几次血之后,秦昭王终于坐不住了,得换个能造血的人,于是著名的李冰,走马上任为蜀守。而作为一位战国历史上杰出的水利学者,李冰新官上任后,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真相:想要蜀地补血,秦国必须要再次大放血一把:修水利!
于是,这个足以载入战国史册的水利工程,从此正式上马。修建水利工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,第一个环节,以都江鱼嘴为主,进行分水工程,在江心正中修筑一道鱼嘴形状的分水堤坝,也就是著名的“都江鱼嘴”,这是在之前中国水利历史上,从来没有过的壮举。好比虎口拔牙,也只有这样的冒险,才能真正拔掉岷江这个“猛兽”的牙齿。“鱼嘴”修好后,岷江得以一分为二,同时内江上游岸边也有了一道保护江岸的堤坝,也就是“百丈堤”。整个的岷江水流,就这样被控制住了。
在成功锁住岷江后,都江堰的第二步紧锣密鼓:在岷江内江东安,打开玉垒山的石壁,从而引导江水东流,然后整个东流的江水,分成许多小的支渠,进入成都平原。从此成都平原的农民们,也就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,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江水灌溉。
但最为关键的,是其中的第三步:减淤工程。在岷江飞沙堰修筑起低堰,这个工程有奥妙,一旦洪水暴涨,他们将抵消掉洪水的流量,而一旦枯水的时候,它更可以挡水,让内江的水注入进去,以老百姓的话说,就是旱涝保收。而这个特殊设计的水利工程,在完成之后的效果,也是立竿见影。按照《水经·江水注》的赞誉说:“水旱之人,不知饥馑。”也就是从此无论水灾还是旱灾,对于巴蜀大地来说,基本都是无感,土地从此肥沃,旱涝从此保收,一直让秦国失血的巴蜀新国土,从此才真正华丽转身,成了秦国的粮仓。
那么这个水利工程的直接价值有多大?说个事就知道:秦国以其有限的国土和人口,却养活了几乎百万大军,特别是东进中原的征途上,一直源源不断地提供粮食物资支持的,就是巴蜀大地。都江堰的功劳,可谓功不可没。
大礼包郑国渠
- 重新掌握职场主动权的技巧[图]
- 如何在入职后,判断公司适不适合自己?[图]
- hrbp证书怎么考[图]
- 测试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是什么?[图]
- HR:我一眼就看中的简历,一定要有这些内容[图]
- 当归的效果和作用当归的药用价值[图]
- 谈谈婴儿过食性腹泻[图]
- 详细了解连翘的副作用[图]
- 孕期莫让美腿添“青丝”[图]
- 人工授精有助于自然怀孕[图]